百度统计和谷歌广告

天水师范学院三下乡 用快门定格美好 把温情留在乡间

——2024年“快门定格美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

团队负责人:李雯

“爷爷你一个人的时候心慌吗”?一个简单的问题中包含着许多心酸与无奈……盛夏七月,由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教师孔媛媛、王桂丽、许峰铭指导的“快门定格美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乡”约平凉市泾川县朱家沟村,躬行服务农村,用相片留住岁月,用快门定格美好。

当今中国社会呈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人离开乡村去城市谋生,“留守老人”的数量逐年攀升,他们的儿孙一个又一个离开了这片土地,从那时膝前身后的孩子娃娃,慢慢地变成了“遥远”的城里人。

2024年7月21日团队培训合影留念

2024年7月,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中文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以及戏剧与影视文学专业的九名同学赴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开展以“快门定格美好”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包括为老人拍摄岁月照、走家访户献关爱、调研农村“留守老人”现状、装裱照片……队员们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在老师的指导下,满怀志愿服务的热忱,以脚步丈量祖国的乡野大地,用行动关怀年迈老人,将温情洒在泾川县“留守老人”的心间。

2024年7月28日部分村民领取照片合影

走家访户——让服务满山 满意 满心

躬行实践,奉献青春,万物始盛,共向未来。7月21日“快门定格美好”实践活动正式开展,下乡途中遇到泾川县大雨,考虑到老人出行的安全,实践团队员们以不变之初心应万难进行走访拍摄,他们提着设备、拿着幕布,把幕布搭在家门口,把三脚架放在马路边,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走进老人家里,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当队员们问到“您是否孤独”这个问题时,老人淡淡地回了一句“嘿,这啥嘛”,然后便是笑而不语,这淡淡的回答听着格外让人心酸,这一幕好像是当今农村社会的常态,也因为这样的情况,农村有了“幸福大院”机制。

2024年7月22日队员带照片样品前往村民家中逐户调查登记

集中拍摄——让服务专门 专业 专心

盛夏的暖阳照拂着青春的面庞,透过树枝洒下斑斑驳驳的影光,大雨过后的空气中弥漫着芳草和泥土的气息。

7月24日,经与当地村委会沟通,为距离近的村民集中拍摄,村委会也大力支持,为活动筹备了场地——朱家沟村文化广场。一大早,广场上的人络绎不绝,爷爷奶奶们拍照聊天,给对方一个建议,送彼此一个微笑,队员们为老人们整理衣服,调整角度,反反复复挑选背景,一遍又一遍,即使手臂酸痛,汗水涔涔,可每个人依然乐此不疲、细心地服务着每一位老人。    我们的社会制度在不断地完善,年轻人有了更好的生活和展示平台,而老人们却孑然一身,孤独寂寞。夕阳西下,今天的拍摄工作也到此结束,金灿灿的阳光洒满大地,望着老人们渐渐远去的背影在远处一点点变小、变小,队员们不舍地跟着老人的背影,好像是跟着他,可是不知怎的却怎么也跟不紧,就这样背影小了又小了,直到消失……

此次活动成片之一(已征得当事人同意)

活动结营——让真情留存 流传 流淌

“我想为这里做点什么”?这是队长李雯曾提出的一个动人心扉的话题,队员们背着相机拿着笔,从课堂到社会,从学校到乡村,这是一个不断提升专业知识的过程。校园里的我们只知道光圈怎样标准、构图怎样合适、快门什么时候按最有效,可当社会实践中相机真正握在自己手里时又是另一番滋味了。队员们一步步地蜕变让他们有信心、有能力为这片土地做点什么,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去一点幸福感。这些农村的老人照过相的不多,这样的公益活动更是少之又少,活动送给老人的每张照片并不单单是图像那么简单,更多的是老人一生的心愿和我们心中独特的故乡情怀,正所谓“甘肃的孩子努力并不是为了走出甘肃,而是通过努力回家更好地建设家乡!”

7月28日,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接近尾声,实践队员共走访了45户人家,拍摄并发放了56个相框,80张照片。活动末尾,所有照片冲洗打印并装裱成框,精美的相框里那一张张饱经岁月沧桑的脸笑意盈盈。村民们陆陆续续来到村委会取走相片,连声向队员们说着:“谢谢”,我们微笑着鞠躬,一股浓浓的暖意流淌在我们彼此的心田,温馨而甜美。

2024年7月28日村民领取照片现场

正如队员所写:社会实践是一个丰富的大课堂,本次三下乡是一次小型的田野调查,团队成员不仅仅极大地提升了摄影的技巧、构图的有效方法、修图的实用技能,同时还深入地了解农业、农村和农人们的生活,获得了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学科知识。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了队员们拍摄和记录的兴趣和激情,也更加坚定了深造的信心和决心。

配图:李雯

编稿:楚妍娇

视频剪辑:景丽花

拍摄:张子瑄、张兆荣、雷昊琴、李瑶、尚安宏

统计:刘倩倩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